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

東 勝行 教授 OB展的出展作品

很榮幸能參與到 東 勝行 教授的OB展。 從這次的展覽之中,又見學到很多事情。 那是一種會更積極投入池坊的學習、研究與推廣的助力。 

七夕會的時候是日本的深秋,但是身為台灣人,所以想用這個作品來表達台灣的秋天。 想以如台灣的作品來表達對東教授的支持與敬意。

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

【間】第二梯的換花作品

花展的期間,因為花材的收集有時間性,所以更顯得每次的花材組合的難能可貴。
讓人想起  茶道的【一期一會】的事情。

【生花正風体 三種生】
杜鵑草、青龍葉、火鶴
ホトトギス、オクロレウカ、アンスリュム


換花的前天,剛好看到的東京公營昭和公園的浪漫燦爛銀杏樹道,整片的黃色,那樣的深秋景象,一直縈繞在心頭。所以自然而然地把這樣的印象帶入了第二次換花的花材選擇。

所以選用了跳舞蘭,一片一片的黃色花朵,宛如銀杏的黃葉,與蔓梅擬一起在秋天共譜風情。  

 
 


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

【間】 2014 愛與芬芳 活動 超大作

【間】      2014/11/1~9日     台北  花博園區  爭豔館

         這次超大作以【 間 】做為作品的主題。希望透過【間】傳達出設計理念。並希望能銜接傳承著2013年的大作作品的理念。


在中國的許多詞彙裡用上了【間】字,譬如  空間、時間、房間、隔間、天上人間等等。

並以自古以來的池坊插花的理念【右長左短,古今遠近】去詮釋這個作品。

這個作品主要有幾個觀看的角度與各種理念的傳達。

站在作品的右側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        在這裡想傳達的是秋天的庭院景色,棚架上垂下的蔓梅擬與蔓性玫瑰,讓人想抬頭仰望欣賞這般美麗的植物。 透過枝枒的空隙,看到了細細繪製在架構上的藍色線條。 這是我對秋高氣爽萬里無雲的天空的欣喜與讚嘆。

         這裡的隔間,是等距的,因為等距,所以給予一種穩定的安心感。 讓人會想靜靜抬著頭欣賞入簾的美景。

         接著,請移動腳步...


站在作品的前右側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       在這裡,映入眼簾的就是一盆生花正風体三種生。以紅色玫瑰,青龍葉、以及白色火鶴所構成。
       源自於京都六角堂的池坊生花是在日本傳統書院構造建築的床之間,產生的。受到院子光線的影響而有了陰陽的變化。 所以 在這細狹的空間裡,六角形的檯子上,置放了具有現代感的生花的作品。

      池坊的生花就是要顯現出生命的光輝,呈現植物的本性與季節的移轉。
     
      青龍葉新長出來的新芽,以及變黃的老葉,訴說的時間的流轉。
      紅與白的對應,正是日本文化裡對於喜慶的色彩,想作為對於生命延續的慶賀。
     
       此時,作品的明亮的上方代表著天,濁暗的下方代表著地。而具有生命光輝色彩的生花,在這時空之下,好比萬物就在天地所形成的宇宙裡生長並延續生命,而我們不就是總是慶賀著生命的到來,感受到生命所帶來的喜悅呢?


    站在作品的正中央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
    在這裡,想呈現的是不等距的美,以及恍惚的美感。 三個同樣大小的框架,尺寸相同。 因為間距安排的關係,使得框加邊的六條垂直線,有時形成等距,有時形成不等距的美。  人與人的距離,不就如此,忽遠忽近,忽親忽離。 有時遠見的風景,比近看美; 有時近看的美,卻能見著細膩。 人生真的需要過得很清楚嗎?  還是恍恍惚惚地就過了一生呢?

    站在作品的前左側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      在池坊的花傳書【專應口傳】上說: 這流派(池坊)並不只是插花而已,而是將野山水邊的景色那樣的美好印象,以花草裝飾,呈現出來....小水尺樹,概成江山數里萬千。

     所以想呈現的是山岳草原的風景。 框架中的隨風旋轉的銀芒花,一近一遠,各代表著眼前與遠方的遍野芒花。這就是所謂的【白秋】的景色。 藉由兩隻芒花表現出來。 芒草,受到風吹而傾頭飄動。一陣強風颳過,遠近的芒草順著風一起傾倒。亂風颳過,則是遠近各自動向。 這就是山野大自然的景色。

    

    站在作品的左側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 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   人雖然被自己設定的框架住了,但是來自最原始本性與本能,還是需要被滿足的。從家裡的庭院,一路向野外出走,重回大自然的懷抱,回到最原始的地方,期待重新獲得能量。

      人來自自然,最終回於自然。人生的一路上,不斷的設定著自己與別人的框架,也不斷的想打破突破自己與他人的框架。 不安分在木框內的蔓梅擬與玫瑰,就是呈現這樣的情緒與心情。

   

       這個作品,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構思,一改再改,不斷的推翻自己的想法的同時,又產生許多的思緒。 框住!打破! 再框住! 再打破! 就是不斷的循環這樣的日子。  但是最後,想起森部隆教授部落格中所提到的 " 自然体"的事情後。 作品就突然很順利地有了方向與雛形。 而這段時間所產生的各種思緒與想法。自然而然地都融合再一起了。   


      這次作品能夠順利做出,很感謝能得到玉麗園藝的玫瑰贊助,以及瑞和支部兩位老師也是插花協會 林愛惠老師以及忻劍敏老師的協助。更感謝兩位學生 洪俊傑、胡晉榮從旁協助處理大小事情,更要感謝 木工 游師傅 能滿足我對作品的要求。

     盡我所能,希望透過這個作品讓觀賞者,能感受到池坊插花的美,與花道的精神。



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

望穿秋水 ( Lake side in Autumn)

教室餘留著許多花材,今次首度嘗試砂物的立花新風体。希望能表現出秋天水岸邊的風情。

There still are many flowers after today's lesson. This time is my fist time to try Rikka Simputai by the concept from Sunamono. I would like to present the image from the lake side in Autumn.

レースの後、残り花材がまたたくさんありますから、初めでに砂物らしい立花新風体がやりたいです。 秋の水辺のイメージが出したいです。 玉白石がちょっと足りないですのて、残念です。 T^T

花形 : 立花新風体
作者 : 余仲騏
花材 : 萬代蘭、斑葉蘆竹、垂榕果、黃金楓、青龍葉、變葉木、石斑木、白鵑梅、紅心芽

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

秋意濃

秋意濃 ( Deep Autumn)


         去年的秋天,走在京都白川的沿岸,隨風飄動的枝葉,濃淡深淺的赤黃不知何時地著上了色。對於京都人,或許已經司空見慣。 但是對於一個來自南方國度的旅者,看著這樣的美麗色彩,那份感動久久不能遺忘。 這個作品,想傳達那一份心中的感動。這大概就是 專應口傳裡說的: 【よろしき面影】(美麗的殘像)的事情吧。

    Last year in kyoto, walking by the Sirokawa river side was a wonderful memory in my life. Different yellow and red leaves present kyoto's color. The impact and touchment is so strong to a traveler from the sounthen country, Taipei Taiwan. Trying to present my mood by this work to show my image of kyoto's autumn.

      去年の11月に京都へ行ったことがありました。赤いと黄色の葉が木の上に着きましたから、なんと美しい景色ですね! とても感動しました。今回の作品には京都の秋の色でテーマをとして、もし少しい雰囲気創り出さればよかった!


花型 : 池坊 立花新風体
作者 : 余仲騏
花材 : 玉詹葉、枝垂楓、垂榕果、雙色陽光、石斑木、海葡萄、天堂鳥、金剛栗、斑葉蘆竹


2014/9/21【嬉吟金秋】秋季插花活動作品

【嬉吟金秋】秋季插花活動出瓶作品



✿時        間 : 2014/9/21
✿主辦單位 : CFA 中華插花協會主辦
✿花        型 : 池坊 立花 新風体
✿花        材 : 斑葉蘆竹、垂榕果、雪柳、天堂鳥、千日紅、變葉木、葉牡丹、石斑木、垂薑(白)、海葡萄、玉簪葉

        這天是個風雨欲來的颱風天,鳳凰颱風來襲。雖然天氣不是很優雅,但是喜愛花藝的大家還是不辭辛勞地來參加活動。非常感動。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來自日本的【池坊花道】,受到溫帶的日本風土氣候的影響,在素材與色彩的選擇上,非常崇尚自然的宇宙定律。所以為了遵循池坊花道的精神,所以 今次的作品,使用了許多已經枯黃的素材。希望能夠展現出我心中的秋天的風情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[立花新風体],是表現作品受到風吹動的那一瞬間的感動。和有制定型態的[立花正風体]的莊重感,有著不同的可看之處。 要能捕捉這一份感動,首先就要多走出戶外,親近植物,了解植物的特徵、姿態、與生長。 這些都能夠從池坊花道的其他花型 [自由花]與[生花新風体][立花正風体]學習到相關的知識與美感。